当前位置: 首页 >> 生命快讯 >> 正文
首页
生命快讯
【人民日报】追逐我的田园梦
发布日期: 2017-01-19 来源: 浏览次数:

 

【青春派·花样就业年轻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在土地上安身立命

 

追逐我的田园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在农村逐渐找到自己的事业。只是收获有多丰厚,过程就有多疲惫,缓解疲惫的解药,就是“乐在其中”。李毅和钟遥,就是其中两位代表。

李毅,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钟遥,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本科毕业。那时他们谁也不认识谁,之后的十年在不同的城市生活更没有机会认识。直到去年,母校校庆,都回来的他们,急切渴望认识在农业领域打拼的校友。

“我在多个校友群里打听,有没有做农业的,可是工科院校做农业的太少,最后终于问到了钟遥,就赶紧约着见面了。”李毅说,现在他们已成了朋友。

情怀或感情,至少要有一样

李毅选择农业,缘起于一本书。“1998年的时候,我还在读博。当时无意中读到一本书《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米歇尔写的,被奉为环保主义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到在美国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滥用对美国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李毅记得书中描述,有一个小镇,原本鸟语花香,但是因为滥用化学农药,鸟鱼和很多小动物都死了,没有了鸟叫声,春天也寂静了。

又过了不久,偶然的机会他又遇到著名农学家、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吕金殿。“他当时提出来,我国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农药和肥料的运用体系出问题了,化学的方法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但是生物的方法由于适用性和成本的原因,推广起来也很难。”这启发了李毅,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化学和生物之外,找到一种新的路径,来解决农业的问题。

回去以后,李毅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有没有可能从物理的角度解决。2000年他研发出了国际上首台农用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实验验证可以提高植株自身免疫力,促进养料吸收,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002年,在校生李毅注册了企业,生产了一批设备,单单是设备的投入就300多万元。“一台设备至少十几万元,农民说就算你这设备能增产百分之百,我们也不买。”李毅苦苦支撑了一年多之后,首次创业宣告失败。

面临毕业的李毅为了生存暂别了农业,投身医疗行业,这次他干得风生水起,轻松挖到了事业的第一桶金。“但我总是有一种情怀,觉得要做一些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事情。遇到困难,也会有彷徨有动摇,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撼动这个自己设立的人生目标。”李毅说。

情怀,听着虚,但这恰恰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还完之前的欠债后,李毅从2006年起,把医疗上赚来的每一分钱,又投入到等离子体农业技术的研发上。

与李毅不同,钟遥毕业后,很顺利被一家大公司录用,到深圳工作。“薪酬和硕士研究生差不多,6000多元一个月,我工作也很努力,一做就是6年,逐渐到了高管层,突然觉得没有更好的上升空间了,决定转型。”钟遥说,“我到农村创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钟遥的老家在江西赣州,2007年的时候,家里脐橙滞销,钟遥在网上帮他们卖,后来一年比一年的销量大,他就开始帮乡亲们卖。到2011年的时候,一个月能卖40多万斤橙子,连卖3个月。

“做农业,和农民在一些,大部分要靠情感支撑,有对农民、农村的热爱。否则,到农村后,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这是钟遥的心里话,他在农村长大,很了解民情,“有感情,遇到问题,就能理解,会知道大部分农民没那么有远见,有时候不大讲道理,契约精神也欠缺。如果没感情的话,你吃一次亏,可能就会放弃了。”

知识是大学生最大优势

“先就业还是先创业,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重要话题。”钟遥笑笑说,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建议先工作会更好些。能先去大公司工作会更好,一是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二是圈子大,会有人脉资源。

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学生在学校时,大多数很理想化,想事情比较简单。“工作之后,对创业、对社会的理解慢慢深刻,成功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还是在校生,面对一大堆生产出来卖不掉的设备,真的傻眼了,这个事情真是刻骨铭心。”李毅说,“我也提醒创业的大学生,不要过于理想化,要全方位地了解客户的需求,这样尽可能少走弯路。”

失败后李毅总结,自己所选的目标和方向没问题,只是路径有问题。“深入了解了农业就会知道,成本是制约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一个很重要的瓶颈,一定要顺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习惯。”比如农民喜欢买一瓶农药,买一袋肥料,一次花几十元,最多不超过100元,需要多少买多少。再比如农民喜欢用喷雾器去喷药,传统方式施肥。

2008年底李毅成功将技术成本高昂、使用不便的等离子体设备转化成符合农民使用习惯的农用等离子体制剂技术,被农民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和茶叶等农作物的种植中。

2016年6月,李毅的农用等离子体制剂技术被科技部选送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7月,受邀与袁隆平研究员的研究团队开展科研合作。

科研创业自然全靠科技,基层创业也依然要靠科技。“现在做农业,要把科技和知识应用到农业上,改变农业。不能按老一套做。”钟遥说。

种植脐橙之外,去年钟遥扩大了经营范围,开始养殖土鸡。“第一步我就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农民就没这个理念。借着品牌再打造新的品类,可以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另外,我在村子里流转了3000亩林地散养土鸡,这个规模化也和一般农民家庭养殖不一样。”

更有趣的是,钟遥养鸡也用上了现在流行的无人机。饲养员在山脚下,用无人机装载二三十斤稻谷,飞到山顶上,在林子里散步的土鸡听到飞机播放的音乐,就会随着跑到山顶吃稻谷。鸡在山上来回跑,也会更健壮,因此钟遥把自家的土鸡取名“登山鸡”。他还把光纤拉到林子里,安装摄像头,通过直播镜头,客户可以监测土鸡的养殖环境。

“农业确实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它不能立即出成绩。要经过很多次的打磨,很多节点要打通,急功近利很难成功。”钟遥说,“选择到农村创业要吃得了田间地头风吹日晒的苦,要放得下架子和农民沟通,还要处理好和政府、税务、银行等各方面的关系。做到了这些,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供给侧改革期待新农业

2015年的时候,李毅带领团队参加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摘取全国总决赛第二名和最具人气企业奖两大奖项。

“我记得一位评委当时很激动,他说没有想到有一个做农业科技的团队会出现在总决赛的现场,他向我们十几年的坚持致敬。”李毅说。

农业成果验证周期很长,出成果很慢。中国很多农业科技企业,更多的是仿冒产品,自主创新的东西很少。

“我觉得农业和国外的差距很大,每一步的提升都蕴藏着科技和商业的机会,大学生大有可为。”李毅说,几乎每次到农业一线,农户都会反映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创新空间很大。“农业有一个好处就是农民一旦认可一项技术产品,轻易是不会更改的,后期三五年甚至十年,都可以轻松固守成果。工业产品,占领市场快,退得也快。”李毅说。

另一方面,国家大的农业环境也正在改变。李毅说:“1998年,我刚开始做研究,跟朋友说研究方向涉及农产品安全、品质,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单纯追求产量,很少有人思考品质和安全性的问题。但是十多年来,国民对农产品的认知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今年陕西普通的苹果价格很低,不到两元一斤。但是李毅实验果园里的优质苹果,一个卖20元,还供不应求。“这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啊。”李毅说。

而让钟遥受益较大的是精准扶贫政策,“政府希望我们和贫困户结合,务工、合作养殖种植,解决脱贫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钟遥目前对自己的定位是,创业还处在比较艰难的时期。农产品主要是解决营销问题。好的农产品不缺,缺的是销路。“不过现在的互联网更好地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只要做得好,不怕没人知道。”

经过这十几年的就业、创业选择,钟遥更深地体会到:“智力,从商业的范畴讲,也是一种资本,会趋向于追求相对短期的效益,像互联网、通讯、金融等领域。到底从事何种事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取舍。”

李毅和钟遥去年在西安相识聊天,都对自己在农业里的曲折,唏嘘不已。只是他们坚信,要做一些大事情,都是要经历一番磨难。经历越艰辛,基础越牢固。

注: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7日19版头条,原文链接为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1/17/nw.D110000renmrb_20170117_1-19.htm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