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于2000年末,是在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合并时,为促进医工交叉融合而建立。
学院现有教职工177人,其中教师134人、博士后21人、实验技术14人。教师134人中教授49人、副教授68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5人,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国家级人才4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0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名,校领军学者4名、校青拔28人、校青秀10人。
学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于1978年创建,是我国第一批创建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1988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创建于1996年,2000年获批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获批生物物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于2020年获评优秀。
学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系和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强基计划)、生物技术(基础学科卓越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研一体班)五个本科生招生专业。近几年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成果突出,先后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7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5篇,出版教材21本,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奖329项,获我校首枚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金奖、我校首个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红旅赛道”国家级金奖等奖项。
2020年,学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聚焦“四个面向”,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围绕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下设医学信息与智能工程、医学传感与分子诊断平台、医学超声与高端影像平台、生物分子与微纳技术平台、生物科学与技术平台等五个研究平台,在生物医学超声与多模影像、线粒体生物医学、仿生与生物力学、生物光子学与传感、健康与康复科学、生命分析化学与仪器、生物医学信息与基因组学等重点方向开展研究,为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学两个世界一流学科提供支撑。学院拥有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等13个科研基地。学院围绕生物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及临床重大疾病诊治需求,依托西安交大“大医科 + 强工科”,以生物医学工程为手段,参与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获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建立校企联合研究院,不断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近几年累计发表SCI收录文章(第一完成单位)700余篇,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累计获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14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重点项目,军工国家级项目等重点重大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荣誉。
展望未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加强高质量发展,以临床为牵引,推动医教研产深度融合,助力医疗新质生产力,为人类生命健康作出新贡献!
----更新于2025年4月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